病虫情报 第四期
小麦“一喷三防”技术建议
小麦“一喷三防”技术建议
当前我县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,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期,也是多种病虫害的盛发期,病虫害主要有麦蚜、吸浆虫、白粉病、锈病等。做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控,实施“一喷三防”是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。通过合理选用杀虫剂、杀菌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(或叶面肥、微肥)等科学混配,一次喷施达到防病虫、防倒伏、防干热风,增加粒重的目的。
一、防治时间
建议防治时间为小麦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。小麦抽穗后至扬花前(抽穗率达 80%)第一次用药,以预防赤霉病为主,兼顾锈病和白粉病等;小麦灌浆期重点防控麦穗蚜,兼治白粉病和锈病等病害。
二、推荐药剂杀菌剂可选用:烯唑醇、戊唑醇、己唑醇、丙环唑、苯醚甲环唑、咪鲜胺、氟环唑、咪鲜胺、吡唑醚菌酯、氰烯菌酯、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。
杀虫剂可选用:吡虫啉、啶虫脒、高效氯氟氰菊酯、联苯菊酯、噻虫嗪、苦参碱、阿维菌素等。其中,吡虫啉不宜单一使用,要与菊酯类农药合理混配喷施,兼顾持效性和速效性。
防控干热风可选用:磷酸二氢钾、芸苔素内酯、氨基寡糖素。
三、推荐配方
(1)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 克 + 25 克/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20 毫升 + 30%己唑醇悬浮剂 18 克 + 磷酸二氢钾 50 克;
(2)5%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10 毫升 + 20%噻虫胺悬浮剂 20 毫升 + 325 克/升苯甲·嘧菌酯悬浮剂 30 毫升 +0.01%24-表芸苔素内酯 10 克;
(3)7%联苯·噻虫嗪悬浮剂 40 毫升 + 45%戊唑·咪鲜胺水乳剂 20 毫升 + 0.01% 24-芸苔素内酯 10 毫升 + 磷酸二氢钾 50 克;
(4)3.6%烟碱·苦参碱微囊悬浮剂 50 毫升 + 4%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(农抗 120)40 毫升 + 5%氨基寡糖素水剂 10 毫升。(生物药剂防治时间要提前到小麦扬花前进行)
四、注意事项
1、药剂配制采用二次稀释法,大型植保机械或农户自防亩用水量 30-45 公斤,植保无人机亩药液量不少于 1.5 升;
2、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,在雨前两小时内防治的,雨晴后要及时进行补防;
3、注意要避开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时段喷药,避免出现药害和中毒;
4、跟踪调查防效,对防效差的地块要及时补防。
各乡镇要广泛宣传,鼓励各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合作社积极采用高效植保器械,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,引领带动全县群防群治,推动我县小麦一喷三防及统防统治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