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寿县农业农村局
技术建议
技术建议
大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议
一、农业防治
(一)选用抗病品种:选择适合当地种植且对常见病虫害有抗性的大葱品种,如高脚白、章丘大葱等。
(二)合理轮作: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,如与豆类、瓜类、茄果类等作物轮作,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。
(三) 清洁田园: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、杂草,集中深埋或烧毁,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越冬场所。
二、物理防治
(一)色板诱杀:在大葱田悬挂黄色或蓝色诱虫板,诱杀蚜虫、蓟马等害虫。一般每亩悬挂20 - 30块,高度以略高于大葱植株为宜。
(二)灯光诱杀:在田间安装杀虫灯,如频振式杀虫灯,可诱杀蝼蛄、地老虎等害虫。每30 - 50亩安装一盏,灯的高度距离地面1.5 - 2米。
三、生物防治
(一)保护利用天敌:在田间释放天敌昆虫,如七星瓢虫防治蚜虫,草蛉防治蓟马等。也可通过种植蜜源植物等方式,吸引和保护天敌。
(二)生物药剂防治: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、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、甜菜夜蛾等害虫;用木霉菌防治大葱的根腐病等病害
四、化学防治(科学合理使用)
(一) 精准用药:根据病虫害的监测结果,在病虫害发生初期,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。如防治大葱霜霉病可选用甲霜灵·锰锌,防治葱蓟马可选用多杀霉素等。
(二) 安全用药: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,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,遵守安全间隔期,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通过综合运用以上绿色防控技术,可有效减少大葱病虫害的发生,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,提高大葱的产量和品质。
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议
一、农业防治
(一)选用优良品种:选择抗逆性强、适合当地种植的豇豆品种,如之豇28 - 2、扬豇40等。
(二)合理轮作:与非豆科作物轮作,如与水稻、玉米等轮作,可改善土壤结构,减少病虫害积累。
(三)科学施肥:增施有机肥,合理搭配氮、磷、钾及微量元素肥料,增强豇豆的抗病虫害能力。
二、物理防治
(一) 色板诱杀:在豇豆田悬挂黄色诱虫板,诱杀蚜虫、白粉虱等害虫。每亩悬挂20 - 30块,悬挂高度距离植株顶部10 - 20厘米。
(二) 防虫网覆盖:在豇豆种植初期,使用防虫网覆盖,可有效防止蚜虫、豆野螟等害虫迁入,减少害虫为害。
三、生物防治
(一) 保护利用天敌:释放天敌昆虫,如蚜茧蜂防治蚜虫,赤眼蜂防治豆野螟等。同时,在田埂种植一些蜜源植物,为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。
(二) 生物药剂防治: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、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豆荚螟、斜纹夜蛾等害虫;用哈茨木霉菌防治豇豆根腐病等病害。
四、化学防治(科学合理使用)
(一) 精准用药:加强病虫害监测,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,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。如防治豇豆锈病可选用粉锈宁,防治豆野螟可选用甲维盐等。
(二) 安全用药: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操作,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,注意不同作用机制农药的交替使用,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。同时,遵守安全间隔期,确保豇豆产品质量安全。
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议
一、农业防治
(一)品种选择:挑选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芹菜品种,如文图拉、美国西芹等。
(二)合理轮作:与非伞形科蔬菜轮作,如与茄科、豆科蔬菜轮作,可减轻病虫害发生。
(三)土壤处理: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晒垡,用高温闷棚或撒施生物菌剂等方法改良土壤,减少病原菌和害虫虫卵。
二、物理防治
(一) 悬挂诱虫板:在芹菜田悬挂蓝色诱虫板捕杀蓟马,黄色诱虫板诱杀蚜虫、白粉虱等害虫,每亩挂20 - 30块,板的高度与植株顶部持平或略高。
(二)安装杀虫灯: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蛾类害虫,每30 - 50亩安装一盏,灯距地面1.5 - 2米。
三、生物防治
(一)保护利用天敌: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,释放草蛉防治蚜虫等害虫。在田边种植一些开花植物,为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。
(二) 应用生物制剂:用球孢白僵菌、绿僵菌等防治蚜虫、菜青虫等害虫;用寡雄腐霉菌、木霉菌等防治芹菜根腐病、立枯病等病害。
四、化学防治(科学合理使用)
(一) 精准用药:加强病虫害监测,在病虫害发生初期,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。如防治芹菜斑枯病可选用百菌清,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等。
(二)安全用药: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,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,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,避免农药残留超标。
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议
一、农业防治
(一)选用抗病品种:根据当地气候和病虫害发生情况,选择如湘研15号、中椒6号等抗病性强的品种。
(二)合理轮作: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 - 3年轮作,如与水稻、玉米等轮作,可减少土传病虫害的发生。
(三)加强栽培管理:培育壮苗,合理密植,科学施肥,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,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。及时清除病株、病叶和杂草,保持田间通风透光。
二、物理防治
(一)色板诱杀:在田间悬挂黄色诱虫板诱杀蚜虫、白粉虱等害虫,蓝色诱虫板诱杀蓟马。每亩放置20 - 30块,悬挂高度距离植株顶部10 - 15厘米。
(二)灯光诱杀: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,诱杀棉铃虫、烟青虫等蛾类害虫。每30 - 50亩安装一盏,灯的高度距离地面1.5 - 2米。
(三)银灰膜避蚜:在辣椒种植行覆盖银灰色地膜,可驱避蚜虫,减少病毒病的传播。
三、生物防治
(一)保护利用天敌:释放草蛉、瓢虫等天敌防治蚜虫,释放赤眼蜂防治棉铃虫、烟青虫等害虫。在田埂种植芝麻、大豆等蜜源植物,为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。
(二) 生物药剂防治: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、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害虫;用木霉菌、芽孢杆菌等防治辣椒的炭疽病、疫病等病害。
四、化学防治(科学合理使用)
(一)精准用药:根据病虫害的监测结果,在发病初期或害虫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。如防治辣椒疫病可选用甲霜灵·锰锌,防治棉铃虫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等。
(二)安全用药: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,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,注意不同作用机制农药的交替使用,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。同时,遵守安全间隔期,确保辣椒产品质量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