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寿县农业农村局
技术建议第十一期
技术建议第十一期
灵寿县主要秋粮作物防灾减灾生产技术建议
一、玉米防灾减灾田间管理技术
1.高温干旱
(1)及时灌溉补水。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浇水。优先采用滴灌、喷灌等节水方式,若条件有限,可沟灌或畦灌,但需避免大水漫灌,以防土壤板结。
(2)田间管理保墒。播种后地表覆盖秸秆、地膜,减少水分蒸发;生长期中耕松土,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能力。
(3)合理施肥补养。高温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(0.2%浓度)、氨基酸叶面肥或芸苔素内酯,增强抗逆性。
(4)防治病虫害。高温干旱易引发蚜虫、红蜘蛛、玉米螟等,可选用吡虫啉、阿维菌素、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喷雾防治,注意药剂轮换使用,避免抗药性。
(5)辅助授粉。采用人工辅助授粉,在上午9-11点露水干燥后,用竹竿轻敲雄穗或采集花粉,均匀撒在雌穗花丝上,尤其针对孕穗期受旱的地块,可减少缺粒、秃顶现象。
(6)适时改种。若玉米在苗期或拔节期遭遇严重干旱且长时间无法缓解,可评估减产风险,及时改种生育期短的杂粮或蔬菜,降低经济损失。
2.洪涝
(1)及时排除积水。对出现沥涝积水受淹的田块,及时疏通沟渠。利用排水沟,或采用机泵等设施排除田间积水,防止玉米长时间浸泡。
(2)清理田间植株。用清水冲洗叶片淤泥,以增加叶片受光面积;摘除病叶、烂叶,减少病菌滋生;清除田间杂草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。
(3)适时中耕散墒。待雨后天晴,对田间积水退去的地块适时进行中耕锄划。既有利于土壤散墒、改善根际环境、促进根系恢复生长,又可破除土壤板结。中耕时,注意不要损伤刚长出的气生根。对于出现倒伏的玉米植株,可视情况将植株扶正,基部围土压实,防止二次倒伏,促气生根早发。
(4)补施速效肥料。受涝渍危害的玉米,一般表现为叶片发黄,植株生长发育迟缓。灾后,要及早补施速效肥,促其恢复生长,可根据生育进程合理施用化肥:对于尚未追施穗肥的玉米田,可亩追施尿素 20-25公斤;对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田,可将大喇叭口期追肥与灾后施肥相结合,适量增施;对于已经追施穗肥的玉米田,可亩追施尿素 5-10 公斤。
注意事项:追肥要避免撒施,应开沟深施或结合中耕施用;雨后放晴时,有条件的地块可喷施0.5%尿素+0.2%磷酸二氢钾,一般连喷2次、间隔7天。注意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要完全溶解混匀,以免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叶片灼伤,加剧灾害程度。
加强病虫害防控。受灾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不良、抵抗病虫危害能力降低,灾后田间湿度大、温度高,极易诱发病虫害发生。针对雨后田间湿度较大,重点做好玉米螟防控,加强褐斑病、根腐病、顶腐病等病害防控。
(6)因涝灾造成倒伏的地块。一是叶片被淤泥掩埋的玉米田。如遇玉米植株难以自行恢复直立生长,要尽快去除叶片上的泥土,帮助植株尽快恢复直立生长;二是心叶内淤入部分泥沙的玉米田。可用镰刀割除淤入泥沙的心叶部分,帮助后续叶片抽出,但割除叶片应越少越好,注意不要伤及植株顶端生长点;三是小喇叭口期的玉米田。此期倒伏的玉米植株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管理措施,雨后植株会缓慢自行恢复直立生长;四是抽雄散粉期的玉米田。此期间倒伏的玉米植株基本失去自行恢复直立生长的能力,倒伏后需人工扶起,并培土对植株加以固定。
3.大风
(1)倒伏。对倒伏度在30°以下的田块,将玉米向倒伏反方向扶起,并在反方向用脚踩踏玉米根部土壤,促使气生根生长下扎,依靠自身根系固定植株。因玉米茎基部1-2节间比较脆弱,加之已有部分根系受损,扶苗时要防止折断和增加新的根伤;倒伏度在30°-60°的田块,扶苗培土,促进玉米气生根产生;倒伏度在 60°以上的田块,因玉米本身具有调节能力,可以自然恢复。
(2)折损。针对折损不足50%的玉米田,不建议毁种,可及时清除折损的部分植株,补种一些短季作物,如绿豆、豇豆等;针对折损50%以上的玉米田,根据评估情况可改种绿豆、豇豆和蔬菜等作物。
4.冰雹
(1)及时清理残碎叶片,减少玉米植株养分的损失。灾后及时用镰刀将玉米植株的残碎叶片割除,清理掉叶片上残存的淤泥、杂物。
(2)做好中耕除草作业。玉米苗期雹灾会造成杂草旺长和土壤板结,灾后地面泛白时应抓紧进行中耕除草,破除板结。
(3)及时增施肥料。玉米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。雹灾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,苗势将变弱。灾后应及时增施肥料。苗期每亩可追施尿素 5-10公斤,大喇叭口期结合玉米长势,每亩可追施尿素 15-20公斤。亦可适当喷施0.5%的磷酸二氢钾,或选择0.2%的硫酸锌进行全株喷施,连喷2次,间隔5-7 天。
(4)防治病虫害。由于田间积水、植株损伤、土壤水分饱和、空气湿度大,易加剧各种病虫害发生。注意合理选择药剂并按要求浓度安全作业。
二、花生防灾减灾田间管理技术
1.高温热害
高温会降低花生出芽率和出苗率,阻碍发芽出苗。还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,抑制花芽分化,显著减少开花下针数,甚至中断开花过程。此外,高温会加速花生营养生长的衰退,导致过早成熟并易形成秕果。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具增温、保墒、防止土壤板结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等作用,显著降低高温热害影响,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进行浇灌、喷水,还可叶面喷施抗旱剂,减缓叶片失水,提高抗旱能力。
2.干旱
花生各生育期均可受干旱影响。播种期干旱导致出苗率低、缺苗断垄;花生开花下针期如遇干旱会引起植株早衰,花量减少,甚至开花中断,影响果针发育;结荚期干旱易造成空壳、瘪粒,严重减产。根据花生各生育时期的水分临界期,遇旱及时浇灌。
花生播种前,如土壤墒情不足,有条件的地区要抓紧进行人工造墒;花生苗期温度低,植株生长缓慢,蒸发量低,播种时墒情适宜,可不浇水适当蹲苗。如低于田间持水量的40%时,可进行适度灌溉;花针期浇水保湿,促进开花受精和果针顺利入土;饱果期遇旱小水润浇,切忌大水漫灌。
3.涝害
涝害在花生各生育期均可能发生,苗期会导致花生根系发育不良,根瘤形成较晚且数量少,根系固氮能力下降;花针期会引起植株生长速度加快、节间加长和开花节位高,易造成倒伏和下针困难,甚至诱发病害;结荚期涝害会导致花生徒长,通气透光不良,进而降低光合速率,抑制光合产物的形成;饱果期土壤过湿,不利于荚果发育,轻者果壳变色、含油率下降、品质降低,重者荚果发芽、霉烂、变质和降低产量。
涝害发生后应立即清理花生田间沟渠,尽快排水降渍。对于土壤黏重的花生地块,应在地块初干后及时中耕散墒,提高土壤通透性,帮助根系恢复生长。由于涝灾使土壤中的养分大量流失,常造成花生严重脱肥,可结合中耕进行追肥。一般亩追施氮磷钾(15-15-15)复合肥20-30公斤,也可叶面喷施1%的尿素和0.5%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,连续喷施2次,防止脱肥早衰,提高产量。
4.强风
强风可能导致花生植株倒伏,并可能由于强降雨导致花生田间积水,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。花生根系也会受到影响,导致烂果,造成减产。强风暴雨后应及时到花生田查看生长情况,如有积水应及时采取措施排水,避免根系受到影响。雨后天晴时,应注意喷施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,防治病害,促进生长。
三、大豆防灾减灾田间管理技术
1.高温干旱
及时浇水降温,还可以采取中耕、覆盖作物秸秆等措施保墒,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,同时防止病虫害发生。
2.洪涝
采取清垄开沟,及时排除田间积水,中耕除草,培土散墒,追施速效肥等措施,以降低涝害程度。
3.大风
如出现倒伏现象,及时扶正、培直,以利于通风和光合作用的进行,保证后期鼓粒。
四、甘薯防灾减灾田间管理技术
1.高温干旱
及时浇水降温,还可以采取中耕、覆盖作物秸秆等措施保墒,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,同时防止虫害发生。
2.洪涝
做好田间排水沟的疏通、清淤工作,及时排除田间积水,用清水喷淋冲刷叶面泥土,清除田间杂物和烂叶;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散墒,追施速效肥。密切关注病虫草发生动态,及时防治。
3.冰雹
及时排除田间积水,迅速清理残枝烂叶,适量追施速效肥。甘薯栽秧不久受雹害被砸成光秆的,以重新栽秧为好。
五、谷子防灾减灾田间管理技术
1.高温干旱
及时浇水降温,还可以采取中耕、覆盖作物秸秆等措施保墒,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,同时防止虫害发生。
2.洪涝
及时开沟,排除田间积水,适时进行中耕散墒,追施速效肥。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,积极防治。
3.大风
大风天气后谷子容易倒伏,如开花前倒伏或倒伏较轻,可进行追肥、中耕,使产量损失降至最低。如倒伏严重,茎叶接触地面,需要人工扶起,注意从倒伏方向相反一侧开始,捆起小把,顶部要露出2-3片功能叶,可减轻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