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升精准分析和预测能力,指引污染治理直达病灶、对症下药
当好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的“法定利器”,积极推进新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,用高科技赋能,让监测的眼睛越来越亮、耳朵越来越敏感、大脑越来越智慧。
全力支撑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。以全省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为重点,全面服务大气环境治理工作,加快大数据模型、人工智能等在省级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的应用,不断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精准性和实效性,到2029年具备未来10天区域和城市逐小时及日平均空气质量预报能力,提前72小时AQI(空气质量指数)级别预报月均准确率超过80%。
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监测。以提升白洋淀水生态监测水平为重点,加快全省水生态监测能力数智化建设,逐步开展重点河流、湖库的水生态监测评估。2025年在白洋淀流域试点开展鱼类自动监测,2026年开展典型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建成省级水生态实验室,形成全省水生态自主监测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