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寿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建议第十五期
2025年灵寿县冬小麦播种技术建议
当前“秋分”已过,麦播在即。要继续保持小麦丰产稳产的良好形势,实现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,今秋种麦抓好播种环节,打好播种基础至关重要。
一、气候预测
当前我县气温接近常年,汛期以来普遍降水充沛,土壤底墒较足。总体气候条件利于小麦播种、出苗、生长。
二、指导原则
要树立“七分种、三分管”的思想,把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放在突出位置,推进落实秸秆还田、深翻深耕、精细整地、种子包衣、镇压保墒等措施,强化适期、适量、适墒、适机、适深“五适”播种,因地制宜应用微喷灌、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,着力实现一播全苗,夯实明年丰收基础。
三、播种要点
1.优选良种。根据气候、土壤类型、气温和降水条件,选择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、抗逆、节水、丰产品种。引导农户优选高质量种子,推广应用高产抗逆品种与配套技术。根据市场需求,推行规模化、标准化、订单化种植。
2.精细整地。坚持“碎、深、细、平、实”为秸秆还田标准。收获前茬作物,趁秸秆含水量较高时进行粉碎。选择适宜农机具,秸秆粉碎 1~2 遍,作业后秸秆长度 5~10 厘米为宜,3~5 厘米更佳,结合深耕整地和耙耢镇压,做到前茬作物秸秆切碎、撒匀、埋深、压实。建议每隔 2~3 年实施一次深耕,其他年份采用旋耕或免耕等保护性耕作。旋耕后及时耙平镇压,紧实土壤、压碎土块,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,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,提高小麦抗旱抗冻能力。
3.包衣拌种。种子包衣与药剂拌种是防治土传病害(如纹枯病、全蚀病)及地下害虫(蛴螬、金针虫)的关键措施。常用拌种或包衣药剂包括杀虫剂(吡虫啉、噻虫嗪)、杀菌剂(苯醚甲环唑、戊唑醇、咯菌腈或生物药剂枯草芽胞杆菌)及植物生长调节剂(复硝酚钠、芸苔素内酯)等,优先选用复配种衣剂实现多重防控。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重的地块,可选三氟吡啶胺、丙硫菌唑•戊唑醇等药剂拌种。操作时严格按照农药登记用量,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、先拌乳剂后拌粉剂的顺序分层处理,随拌随用,待药剂完全吸收后及时播种。
4.精准施肥。坚持“有机与无机、大量与中微量、底肥与追肥”合理配施的原则,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,提高肥料利用效率。高产攻关麦田亩推荐底施纯氮 8~11 公斤,五氧化二磷 7.5~9.5 公斤,氧化钾 4~5 公斤;中等地力麦田亩推荐底施纯氮 6~8 公斤,五氧化二磷 7~9 公斤,氧化钾 3~4 公斤。沙薄漏地建议少量多次分施复合肥。秸秆还田量较大的地块,可增施秸秆腐熟剂或适量增加氮肥用量,促进秸秆分解。有条件地块建议增施有机肥,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。缺少微量元素地块,补施硫、锌、硼、锰等中微量元素。
5.“五适”播种。坚持适期、适量、适墒、适机、适深的“五适”播种原则,综合运用小麦宽幅精播、规范化播种、播后镇压等技术。适期播种。结合多年生产实践和今年气象预报,我县适宜播种期在 10 月 10 日~18 日,建议适期晚播,降低冬前旺长风险;适量播种。根据品种特性、粒重、发芽率、播种期和地力条件合理确定播种量。在适宜播期范围内,亩基本苗 20~25 万,播后 7 天左右田间查苗,若出现“三寸缺苗,五寸断垄”,及时补种;适墒播种。前茬作物收获后先造足底墒,再整地备播,除黏土地外,避免浇蒙头水。掌握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 70%~75%时播种。墒情饱和地块要及时开沟散墒;适深机播。选择带导航的拖拉机作为动力牵引,推荐使用大型智能机具,推广窄行精量播种机、耙播一体机、宽幅匀播机,播深 3~5 厘米,行进速度以每小时 5 公里为宜。
6.适墒镇压。镇压是通过机械压实土壤的关键措施,核心作用是种土密接、提墒保墒、固根防倒、抗旱防寒。播前镇压,可平土地、压实表土、压碎坷垃,提高播种作业质量和土壤保墒能力;播后镇压,播种时首选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镇压一体机,随种随压,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,避免播种过深或种子悬空,提高出苗率。尤其干旱或沙质土壤,需及时镇压保墒。墒情特别充足的地块,可以不镇压或者越冬前再镇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