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 >> 部门动态 >> 文章阅读
技术建议第二十二期
发布时间:2025-10-23    来源:     发文字号:
【字体: 】    打印

小麦湿播晚播技术
已是“霜降”节气,但受近期降雨、降温“双降”影响,培育冬前壮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。针对当前生产形势和气象条件,农业农村局和小麦专家指导组,提出几条晚播麦农事操作建议,供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参考。
一、整地和播种
(一)优先做好土壤散墒,不要急于整地播种,当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%—80%时再整地下种。秸秆覆盖影响散墒的地块,将秸秆适当集中或翻动,加快散墒。墒情改善后,尽早整地施肥。
(二)根据我县冬春两季气候特点,要选择根系发达、抗冻性强、成穗率高的品种,因地制宜选择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品种,适当缩短通过春化时间,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影响。严禁跨区种植和选用未经审定的品种,以免发生冻害。
(三)我县适播期10月10-18日,一般每迟播1天亩增加播量1斤,但原则上最大播种量不超过50斤,避免后期群体过大倒伏减产。
(四)晚播麦基本苗多,可通过窄行距或宽幅播种提高群体均匀性。适当浅播,一般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,防止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偏晚、苗小苗弱。
(五)病虫草害防控
优先选择成品悬浮种衣剂进行小麦种子拌种或包衣。拌种时可选择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免疫诱抗剂,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抗病、抗逆性。尽量避免土壤低温高湿条件下使用戊唑醇、三唑醇、三唑酮、烯唑醇等药剂拌种或包衣,以免产生药害。
二、防治病虫,杂草秋治。
1.小麦苗龄和气温适宜条件下,抢时开展禾本科恶性杂草秋季防治,减轻春季防治压力。 2.冬前镇压,防范冻害。土壤墒情适宜时,做好冬前镇压,压干不压湿、压软不压硬,防范冬季冻害。 3.科学冬灌,追肥促弱。结合灌溉越冬水,晚播弱苗适量追施2~3公斤尿素,保苗安全越冬,促弱转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