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行政区划 >> 灵寿镇 >> 文章阅读
灵寿镇西托村简介
发布时间:2025-05-09    来源:     发文字号:
【字体: 】    打印

一、基本情况
西托村位于灵寿镇西北3.1公里处,属非贫困村。全村1个自然庄,共有276户、1196人,党员70人,村民代表20名,村“两委”班子5人(支部3人,村委2人,交叉任职2人),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志。辖区面积1.4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650亩,村内主导产业为农业。2024年村集体年收入16.80万元,2025年预计最低收入21万元。
二、工作成效
一、为提升村庄整体形象、传承地域文化,西托村于2024年启动村西牌楼修建工程。该牌楼选址于村西入口处,采用钢结构框架,主体线条流畅,整体高8米、宽12米,展现现代建筑的利落感。
(一)村庄形象显著提升
 村西牌楼成为西托村的“新门户”,古朴大气的造型吸引过往行人驻足,改善了村口环境,增强了村庄对外辨识度,为乡村风貌添彩。
(二)村民凝聚力增强
 修建过程中,村民通过献策、监督等方式积极参与,集体事务的参与感让邻里关系更紧密,形成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乡村治理氛围。
(三)乡村发展注入动能
 牌楼作为村庄“第一眼”景观,为后续发展乡村旅游埋下伏笔。部分村民已计划依托入口区域打造休闲广场、特色农产品展示区,探索“牌楼经济”与产业融合路径。
二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,西托村于7月1日前后开展“红心向党·聚力乡村”系列活动,包括重温入党誓词、党史学习教育、党员志愿服务、产业发展研讨等,全村70名党员及群众代表80余人参与。
(一)理想信念筑牢:通过书记讲党课《乡村振兴中的党员担当》、观看红色影片《1921》,党员理论测试合格率从70%提升至92%,撰写学习心得45篇,党性意识显著增强。
(二)组织生活提质: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中,2名老党员分享“政治生日”故事,带动年轻党员主动发言表态,组织生活会参与度提升30%。
三、为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,西托村于2024年9月9日重阳节当日举办“孝老爱亲·暖心饺子宴”活动,邀请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共120人参与。活动以集体包饺子、品美食、文艺演出为主要形式,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。
(一)情感联结深化:老人们围坐包饺子、话家常,年轻志愿者主动陪伴聊天、帮厨,打破代际隔阂,传统孝道在互动中具象化。
(二)典型示范效应:活动评选“最美孝星”3人并表彰,通过村内广播、宣传栏宣传其事迹,带动更多家庭践行孝老美德。
三、下一步谋划
以现有工作成效为基础,围绕“党建引领强根基、产业升级增动力、文化铸魂提内涵、生态宜居优环境、数字治理促和谐”五大方向,聚焦短板弱项与发展机遇,制定可量化、可落地的三年行动规划(2025-2027年),推动村庄从“单点突破”向“系统提升”跨越。
1. 农业增效
扩规模、提品质:2025年新增草莓大棚20亩,引入无土栽培技术,联合科研院所建立“绿色种植示范基地”,预计亩产提升20%。
延链条、创品牌:建设小型农产品初加工车间(冷藏、包装),注册“西托优鲜”商标,2026年实现电商销售额占比超30%。
2. 文旅破题
打造“双线”旅游路线:
红色线:串联村史馆、党员示范田,开发“农耕体验+党史微课堂”项目;
生态线:依托村西牌楼、生态水系,设计“科技打卡+田园骑行”路线,
文化铸魂:激发“内生动力”活力
3、传统文化活化
挖掘整理村史:邀请老党员、村民代表编写《西托村志》,收录农耕习俗、非遗技艺(如传统柳编),2025年完成初稿。
打造文化地标:在村中心广场增设“文化长廊”,动态展示村民书画、手工艺品,每季度举办“乡村文化节”。
4、文明新风培育
修订《村规民约》:增加移风易俗条款(如婚丧简办、垃圾分类),建立“文明积分”兑换机制,2025年评选“最美家庭”10户。
关爱“一老一小”:扩建“银龄活动中心”,引入社会组织开展每周2次老年大学课程;开设“四点半课堂”,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辅导留守儿童作业。
四、展望
未来三年,西托村将以“党建红”引领“产业绿”“文化兴”“治理智”,努力实现从“传统村落”到“活力乡村”的蜕变,成为乡域内“产业有特色、治理有温度、生活有品质”的示范标杆,让村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